历史

穿越时空的显微镜之旅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蔡司生产了众多高精度显微镜。从1857年起,除简单的款型外,还加入了复合显微镜。得益于科学家恩斯特·阿贝的成果,显微镜的运作自1872年以来一直基于理论计算,这使得大批量生产的显微镜可以具有同样出色的质量。

除了科学应用外,显微镜还被应用于诊所的日常工作、检查材料和教学。同时,显微镜技术也不断发展,配备新技术的新型号逐步面世。 

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

Carl Zeiss

Carl Zeiss

(1816 – 1888) 

蔡司显微镜事业部的里程碑

1 of 39

穿越时空的显微镜之旅

  • 1846

    卡尔·蔡司(Carl Zeiss)在德国耶拿创办了一家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车间。

    位于耶拿的第一个Carl Zeiss车间
  • 1847

    配有双组和三组光学镜头的简易型显微镜。开始生产简易显微镜。

    历史_1847
  • 1857

    蔡司售出第一台复合显微镜。

    蔡司售出第一台复合显微镜。
  • 1866

    开始与Ernst Abbe合作。

    开始与Ernst Abbe合作。
  • 1869

    带可聚焦聚光镜的照明装置:Ernst Abbe

    带可聚焦聚光镜的照明装置:Ernst Abbe
  • 1872

    Ernst Abbe的研究成果使得能够首次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制造出显微镜光学元件。

    Ernst Abbe的研究成果使得能够首次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制造出显微镜光学元件。
  • 1884

    蔡司、Abbe和Schott建立合作伙伴关系。Otto Schott的光学玻璃可以更高效地校准显微镜系统。© Carl Bräunlich,蔡司档案。

    蔡司、Abbe和Schott建立合作伙伴关系。Otto Schott的光学玻璃可以更高效地校准显微镜系统。© Carl Bräunlich,蔡司档案。
  • 1886

    首款复消色差显微镜透镜是一款适用于三种波长(根据Ernst Abbe公式计算得出)的色差校正物镜。

    首款复消色差显微镜透镜是一款适用于三种波长(根据Ernst Abbe公式计算得出)的色差校正物镜。
  • 1893

    独立控制光场和聚光器孔径的照明装置:August Köhler(1866-1948)。

    独立控制光场和聚光器孔径的照明装置:August Köhler(1866-1948)。
  • 1896

    蔡司制造出首款Greenough光路的体视显微镜。

    1896 - 蔡司制造出首款Greenough光路的体视显微镜。
  • 1903

    Henry Siedentopf和Richard A. Zsigmondy发明了超显微镜。

    1903 - Henry Siedentopf和Richard A. Zsigmondy发明了超显微镜。
  • 1931

    AEG开始开发TEM

    1931 - AEG开始开发TEM
  • 1936

    在Zernike原始设计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相差显微镜原型机;1953年获得诺贝尔奖。

    在Zernike原始设计的基础上研制出第一台相差显微镜原型机;1953年获得诺贝尔奖。
  • 1938

    基于Hans Boegehold(1876-1965)的显微成像计算公式,公司推出了Plan Apochromat(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和Plan Achromat(平场消色差物镜)。

    1938 - 基于Hans Boegehold(1876-1965)的显微成像计算公式,推出了Plan Apochromat(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和Plan Achromat(平场消色差物镜)。
  • 1942

    AEG和蔡司开始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合作。

    1942 - AEG和蔡司开始电子显微镜方面的合作。
  • 1949

    静电AEG-蔡司透射电子显微镜EM 8。

    1949 - 静电AEG-蔡司透射电子显微镜EM 8。
  • 1950

    标准显微镜成为蔡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1950 - 标准显微镜成为蔡司历史上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 1962

    开始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SEM。Cambridge Instruments是Horace Darwin创办的一家科学设备公司。

    1962 - 开始与剑桥大学合作开发SEM。Cambridge Instruments是Horace Darwin创办的一家科学设备公司。
  • 1965

    Cambridge Scientific Instruments推出第一台商用SEM:Stereoscan Mark I。

    1965 - Cambridge Scientific Instruments推出第一台商用SEM:Stereoscan Mark I。
  • 1973

    研发出具有出色稳定性和图像质量的显微镜Axiomat。

    1973年——研发出具有出色稳定性和图像质量的显微镜Axiomat。
  • 1982

    制造出了激光扫描显微镜,一种通过振荡激光束和电子图像处理进行物体扫描的显微镜系统。

    1982 - 制造出了激光扫描显微镜,一种通过振荡激光束和电子图像处理进行物体扫描的显微镜系统。
  • 1984

    配备成像电子能量滤光片的EM 902成为市场上首个可生成高分辨率元素分布图像的系统。

    1984 - 配备成像电子能量滤光片的EM 902成为市场上首个可生成高分辨率元素分布图像的系统。
  • 1985

    蔡司推出第一台全数字扫描电子显微镜DSM 950。

    1985 - 蔡司推出第一台全数字扫描电子显微镜DSM 950。
  • 1986

    蔡司推出新一代显微镜“金字塔”。其设计包括Axioplan、Axiophot和Axiothron的特殊功能:ICS(无限色彩校正系统)和SI(系统集成)。

    1986 - 蔡司推出新一代显微镜“金字塔”。其设计包括Axioplan、Axiophot和Axiothron的特殊功能:ICS(无限色彩校正系统)和SI(系统集成)。
  • 1993

    推出DSM 982 GEMINI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静电-电磁透镜组合(GEMINI技术)。

    1993 - 推出DSM 982 GEMINI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静电-电磁透镜组合(GEMINI技术)。
  • 1995

    蔡司与徕卡合作,成立LEO Electron Microscopy 50/50 Cooperation。

    1995 - 蔡司与徕卡合作,成立LEO Electron Microscopy 50/50 Cooperation。
  • 1999

    蔡司的PlasDIC允许在显微镜检验中使用塑料培养皿。

    1999 - 蔡司的PlasDIC允许在显微镜检验中使用塑料培养皿。
  • 2004

    LEO完全并入蔡司,成为纳米技术系统部。

    2004 - LEO完全并入蔡司,成为纳米技术系统部。
  • 2005

    LSM 5 LIVE光学显微镜在耶拿投入批量生产并因其在实时研究方面的出色表现而荣获研发奖,使用该显微镜可对活细胞进行低光毒性观察,且速度提升了20倍。

    2005 - LSM 5 LIVE光学显微镜在耶拿投入批量生产并因其在实时研究方面的出色表现而荣获研发奖,使用该显微镜可对活细胞进行低光毒性观察,且速度提升了20倍。
  • 2007

    蔡司推出ORION氦离子显微镜。样品使用氦离子而非电子进行扫描,明显提高了分辨率和材料成分衬度。

    2007 - 蔡司推出ORION氦离子显微镜。样品使用氦离子而非电子进行扫描,明显提高了分辨率和材料成分衬度。
  • 2010

    蔡司的首款超分辨率显微镜系统ELYRA PS.1具备结构照明显微镜(SIM)和光激活定位显微镜(PALM)模式。其远超衍射屏障,并能够以高精度观察结构细节。

    Elyra PS.1
  • 2011

    Carl Zeiss NTS GmbH和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合并成为蔡司显微镜事业部,为客户提供光学和电子显微镜。

    2011 - Carl Zeiss NTS GmbH和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合并成为蔡司显微镜事业部,为客户提供光学和电子显微镜。
  • 2012

    蔡司推出首款光片显微镜系统:蔡司Lightsheet Z.1采用了扩展光束(即光片),仅照射样品的薄片,因而保护了样品的其他部分。生物学家们可以使用这款显微镜系统在数天甚至更长时间内观察整个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Lightsheet.Z1
  • 2013

    随着蔡司收购美国Xradia公司,蔡司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成为了一家光镜、电镜和X射线显微镜制造商,为材料和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常规检测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2013 - 随着蔡司收购美国Xradia公司,蔡司研究显微镜解决方案成为了一家光镜、电镜和X射线显微镜制造商,为材料和生命科学应用领域的研究和常规检测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 2014

    蔡司MultiSEM 505上市,这是一款61光束(多光束)超高速扫描电镜。

    2014 - 蔡司MultiSEM 505上市,这是一款61光束(多光束)超高速扫描电镜。
  • 2018

    APEER图像分析云平台已面向少数用户群体推出,现已被学术界迅速采用。

    APEER标志
  • 2020

    基于Ernst H. K. Stelzer和诺贝尔奖得主Eric Betzig的开创性研发成果,蔡司Lattice Lightsheet 7使研究人员能够在数小时或数天内以三维方式观察具有亚细胞分辨率的细胞和小型生物体内的细胞过程。

    Lattice Lightsheet 7
  • 2022

    蔡司专家Thomas Kalkbrenner博士、Jörg Siebenmorgen博士和Ralf Wolleschensky因其在开发蔡司Lattice Lightsheet 7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2022年度德国未来奖。

    2022年度德国未来奖得主
  • 2023

    蔡司正在全面收购并整合arivis股份公司,为研究人员提供科学图像分析生态系统,并创建一个名为“蔡司arivis”的子产品类别,为与文件格式无关的软件提供服务。同时,APEER成为arivis Cloud。

    重塑Arivis Apeer品牌
返回顶部
跳到底部

幕后故事

德国制造的显微镜

在耶拿生产、安装组件并集成整个光学显微镜系统。十九世纪中叶,一家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小车间悄然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坚实的生产基地。现有超过120名员工管理着这一复杂体系,确保显微镜的快速精准生产。

历史蔡司显微镜
历史蔡司显微镜

快速回顾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蔡司生产了众多高精度显微镜。从1857年起,除简单的款型外,还加入了复合显微镜(图片:Carl Zeiss复合显微镜,I型,1891产)。

得益于科学家恩斯特·阿贝的成果,显微镜的运作自1872年以来一直基于理论计算,这使得大批量生产的显微镜可以具有同样出色的质量。同时,显微镜技术也不断发展,配备新技术的新型号逐步面世。

1864年,工头August Löber与机械师及学徒们的合影。
1864年,工头August Löber与机械师及学徒们的合影。

1864年,工头August Löber与机械师及学徒们的合影。公司初创时期的众多骨干都曾接受过他的培训。

纳米之争

深入了解生产基地

在耶拿生产、安装组件并集成整个光学显微镜系统。十九世纪中叶,一家精密机械和光学仪器小车间悄然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坚实的生产基地。现有超过120名员工管理着这一复杂体系,确保显微镜的快速精准生产。

如今,Axio ImagerAxio Observer等蔡司显微镜,以及LightsheetLattice LightsheetLSM和Axioscan玻片扫描系统等高端系统,均在耶拿完成生产后运往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

生产主要分为两大领域:装配和系统集成。

蔡司Axio Observer在生产线上经过多个步骤装配完成。

蔡司Axio Observer在生产线上经过多个步骤装配完成。

在校准高分辨率显微镜系统时,纳米级精度至关重要。

在校准高分辨率显微镜系统时,纳米级精度至关重要。

一名员工正在调整蔡司LSM 980扫描头的光学元件。

一名员工正在调整蔡司LSM 980扫描头的光学元件。

将可容纳100个样品的样品盒装入蔡司Axioscan,即可开始应用测试。

将可容纳100个样品的样品盒装入蔡司Axioscan,即可开始应用测试。

按订单生产

80%的生产工人仅在接到订单后才开始作业。每个系统都根据客户要求量身定制。

您知道吗?

  • …每位生产员工都有自己的操作规范。要完成负责的工序,员工需要每三至六个月更新一次相关证书。
  • …蔡司使用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箱,在世界各生产基地之间运输显微镜系统和组件。
  • …将一套显微镜系统投入运行,需要花费长达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