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自动对焦的相机系统进行手动对焦
当今全球摄影世界的卓越图像品质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因素构成的,如数码单反相机中的高像素、以全画幅 35 mm 格式或传统中等画幅为规格的大画幅传感器、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和降噪算法。结果还取决于相机与镜头的搭配,这就是为什么高级光学器材在满足摄影师对图像品质日益复杂的要求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最薄弱的环节
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实现高品质的拍摄,意味着在严格的界限内记录下对图像质量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参数。对于摄影和图像再现来说,“链条的强度等同于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这样的想法特别重要。
精确对焦
成像链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镜头对主体的精准聚焦能力。通常而言,摄影镜头仅能在二维平面上实现最佳成像质量,该平面与相机内的胶片或传感器完全平行。根据放大倍率和光圈选择,焦点最佳位置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成像也会被视为"足够锐利"。此处所指的放大倍率,即镜头成像与被摄物体尺寸的比率。因此,镜头的焦距、拍摄距离以及胶片或传感器的尺寸共同决定了所谓的景深。被定义为景深的对焦区域,是成像光学系统在物空间中能够呈现可接受清晰度的范围。该区域在焦平面上呈现出令人满意的锐利焦点。
关于轻微失焦对画质的影响,可参阅《相机镜头新闻》第30期第24页起的文章《客观测量镜头》。该文阐明精准对焦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大光圈拍摄,当摄影师需要制作大幅放大照片或追求最佳画质时,精准对焦都至关重要。

我应该对焦在什么上面?
聚焦主体的选择显然取决于摄影师的个人审美。然而在复制绘画作品或拍摄绵延至天际的山脉时,关于最佳焦点位置的共识基本不会存在分歧。同样,传统人像摄影始终将最高锐度保留给模特的双眼。锐度与虚化的微妙调校,正是摄影最根本的创作维度之一。由于环境具有三维特性,人们对清晰呈现与模糊处理的取舍存在差异——例如在光线复杂的圆桌聚会场景中,如何精准定位焦点便成为关键课题。
使用相机的预览按钮检查景深是一种实用技巧。现代相机配备的面部识别软件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它能将镜头对焦于最近的人,尤其适用于搭载小型传感器和短焦距镜头的紧凑型相机。
然而对于单反或旁轴相机精心构图的摄影而言,这种方式显然不够理想——这类设备通常采用大光圈和长的焦距.在这些情况下,摄影师仍需选择所需的自动对焦框或使用手动对焦功能选择主体。摄影师的目标是创造一张有力而独特的图像。焦平面的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削弱图像的技术成就,甚至完全改变照片的冲击力——无论这种偏差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自动对焦系统的优势
自动对焦系统自1980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重大革新。制造商持续优化系统性能与日常使用效率,通过机身对焦点数量的增加与镜头超声波马达的结合,使当今单反相机普遍采用的相位检测自动对焦系统实现了快速流畅的对焦体验。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正是这种速度优势使其相较于其他对焦方式(如数码便携相机常见的对比度检测对焦或手动对焦)更具价值。优秀的自动对焦系统在使用长焦镜片时能实现极高的"命中率"——无论是捕捉野生猎豹的奔跑瞬间、在狗仔队人群中抓拍名人,还是记录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动态,都能呈现清晰锐利的影像。
所以,还有手动对焦的空间吗?
对于那些不会主动远离摄影师位置的拍摄对象,或者经过精心预对焦后会进入"陷阱对焦"的对象,通过仔细的手动对焦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精心构图的风景照、建筑或建筑细节影像,以及摄影棚内精心布置的桌面展示,通常无需依赖自动对焦。同样地,即兴人像与纪实摄影通过手动对焦也能达到与AF系统同等的精准度。拍摄花上蝴蝶这类需要极浅景深的微距作品时——此时三脚架通常是明智之选——必须始终采用手动方式实现精准对焦。
在这些场景中,相机自动对焦点极少能与摄影师选定的焦点完全重合,且对焦点覆盖范围往往过大导致景深延伸过长,这使得自动对焦机制无法实现精准对焦。关于轻微失焦对画质的影响,可参阅《相机镜头新闻》第30期第24页起刊载的《客观测量镜头》一文。该文阐明精准对焦的重要性不仅限于大光圈拍摄,当摄影师需要制作大幅放大照片或追求极致画质时,精准对焦始终至关重要。

老相机和镜头真的更好吗?
任何尝试过手动对焦现代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及其配套自动对焦镜头的人,都会迅速意识到:实际操作中这绝非易事。陡峭螺距的螺旋式卡口、镜头对焦环的松动与反向间隙、昏暗的取景器以及相机内远非理想的对焦屏,都使高精度对焦变得极其困难。
反观之,当我们重拾自动对焦系统普及前那个时代的优质单反相机与适配镜头时,那宽阔明亮的取景器、取景屏上极具实用性的对焦辅助标记,以及主体在精准对焦时仿佛"跃然眼前"的生动感,都令人恍然顿悟。当今相机鲜少能达到这些已载入史册的模拟机型与生俱来的取景器品质。
尽管如此,中高端数码相机(尤其是全画幅相机)在高精度手动对焦方面仍具备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取景器中的玻璃棱镜和相应的放大倍率.
手动摄影镜头
如今几乎所有厂商仅提供自动对焦可换镜头,某些系统(如佳能1EOS系统)甚至从未配备手动镜头(少数专业型号除外)。当前蔡司单反镜头范围融入了我们从专业电影镜头领域积累的尖端技术。凭借超大旋转角度(例如Makro-Planar T* 2/100镜头从无限远到0.44米最近对焦距离可旋转近360度)、全金属镜筒的丰富调节空间,以及无需驱动对焦马达的束缚,这些镜头实现了远超传统自动对焦镜头的精准对焦性能。
凭借广受欢迎的镜头卡口范围——包括ZF(尼康2F卡口)、ZE(佳能EF卡口)和ZK(宾得K卡口),这些镜片无需转接环即可直接安装在适配相机上,实现高度功能性。

配备手动对焦镜头的自动对焦相机
使用高分辨率相机实现高品质的拍摄,意味着在严格的界限内记录下对图像质量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参数。对于摄影和图像再现来说,“链条的强度等同于其最薄弱环节的强度”这样的想法特别重要。
其他屏幕类型
通过更换为专为手动对焦优化的取景屏,可实现显著性能提升。此操作适用于所有单反相机型号,即使制造商声称不支持且未提供可更换取景屏。例如佳能EOS-1系列机型仅提供EC-A(微棱镜环)或EC-B(分裂影像测距)两种取景屏选择。而EOS 5D及5D MkII虽可选配Ee-S屏,但该屏未配备任何对焦辅助功能,因此相较原装对焦屏并无显著优势。上述镜片及更小尺寸的佳能EOS 50D/40D、尼康D700以下机型,以及宾得、富士等品牌的数码单反相机,均可安装其他制造商生产的优质对焦屏。这些制造商提供针对特定机型量身定制的多种型号。
只要遵循制造商使用说明,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随附工具,相机用户便能自行完成取景屏更换——只要在尽可能无尘的环境中谨慎操作即可。以下公司提供替换对焦屏:
然而问题在于,许多新款相机的对焦屏与反光镜常存在微小偏差,即使仅有微量误差(小于1/100至1/10毫米),也会导致肉眼可见的对焦偏差(前焦或后焦)。只要用户继续使用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和默认对焦屏,这种细微偏差通常不易察觉。
但若更换为带对焦辅助功能的取景屏,偏差便会显现。面对此困境,唯一解决方案是将相机送至制造商或授权服务中心,要求专业人员进行取景屏校准。多数机型校准时需增减对应数量的薄膜层。

电子对焦辅助:快速但不总是完美无缺
在多数佳能EOS、尼康AF及宾得AF相机(无论数码或胶片机型)中,即使使用我们的ZE、ZF或ZK镜片,电子对焦确认功能仍可正常运作。相机通过点亮对焦确认灯或激活自动对焦点来确认手动对焦准确性。在尼康多款机型(如D700及D3系列)中,取景器内会额外显示两条箭头,指示快速手动对焦时对焦环的旋转方向。
然而这些电子对焦辅助功能,实际上仅提供相对粗略的高精度手动对焦手段。旋转对焦环时显示"对焦成功"的区域通常范围较大,且受对焦起点方向影响(即从无限远还是近焦距开始对焦)。
因此我们建议摄影师在搭配手动镜头时进行全面测试,以掌握可依赖自动对焦指示灯的具体场景。尤其使用大光圈镜头时,建议采用全开光圈配合近距离拍摄进行包围曝光,以获得最佳效果。即使借助对焦确认功能拍摄,有时仍可能出现失焦情况。所幸部分新款相机(如尼康D300、D700、D3系列及佳能EOS 5D Mark II)已在菜单中加入自动对焦微调选项,该功能在手动对焦时同样会影响对焦指示灯的显示。
若使用特定镜头类型时自动对焦指示器持续出现异常反应,甚至所有镜片均如此,通常可通过精细检查与调整来修正对焦误差.
实时查看模式
多数新款数码单反相机支持拍摄前在显示屏预览实时画面。通常可放大画面至足够程度实现高精度对焦。由于该模式需锁定反光镜,自动对焦功能将失效,或需短暂翻下反光镜后再翻起以完成对焦,具体取决于相机系统设计。
另一种选择是采用紧凑型相机中较为笨拙的对比度自动对焦功能。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并放大实时取景画面后,高精度手动对焦镜头可实现精准对焦。此外,实时取景通常能在弱光环境下提供明亮清晰的画面。若采用实时取景进行手动对焦,取景屏、反光镜或整个相机自动对焦系统的对齐误差将不再构成问题。至少在那些直接从图像传感器获取预览画面的相机中,您所看到的对焦位置将与最终成像完全一致。

焦点位移
即便使用带有对焦辅助且完美对齐的对焦屏幕、完全对准或使用相机菜单和实时查看功能调整后的自动对焦,在每次拍摄前也无法完全保证能适当地确认焦点。镜头中的球面像差会导致所谓的焦点位移。该术语是指光圈改变会造成最佳对焦位置位移的事实。这种效果在快速定焦镜头中格外明显。您可以在相机镜头最新资讯(Camera Lens News)的文章“客观地测量镜头”中阅读更多关于焦点位移的详细信息, 参见第 30 期,第 24 页。
为了考虑到焦点位移对精确对焦的影响,用户应该尽可能地在随后会拍摄的光圈下进行对焦。然而,仍然需要考虑到很多限制因素:目前各种相机型号的自动对焦系统都不会顾及到镜头的焦点位移。这意味着,自动对焦指示器的可靠性会因为镜头类型、最大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而不同。
由于其表面的结构,快速镜头中的对焦屏幕不能将所有入射光线考虑在内。由此能够很容易地看出,取决于设计的不同,对焦屏幕的亮度将不再跟随速度快于 1:2.8 的镜头而改变。这意味着在使用非常快速的镜头时,无法在对焦屏幕上对大光圈时最佳对焦位置的变化进行评估。
当涉及到使用实时查看功能时,还有一个“遗憾”,就是许多目前的相机型号(例如尼康 D700 和佳能 EOS 5D MkII)在实时查看模式下会基于设定的 ISO 值和环境光线自动控制光圈,以确保显示屏上的图像一致地表现出正确的亮度和对比度值。这意味着,无法再使用预览按钮将光圈关闭至需要的固定设置。因此,使用该方法同样不可能正确评估景深和对焦位置,因为只有在实际拍摄时,光圈才会关闭到期望的设置。
结论
当您希望拍摄大光圈和极为精确对焦的照片时,高精度的手动镜头将能简化您的工作。先进的对焦屏幕、良好对齐的自动对焦系统和使用实时查看模式,都有助于更精确的对焦。尽管不能忽视焦点位移的影响,如果适当加以注意,可以得到更好的、可重复实现的结果。在对焦精确度非常重要的情况下,还建议采取精细的包围曝光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