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司发布全新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
实现更优的用户向导和便利的操作,显著缩短您的实验时间
2020年10月20日,德国耶拿
蔡司推出全新的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可实现更优的用户向导和便利的操作。搭载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的蔡司倒置显微成像系统Axio Observer简化了样品目标区域的寻找,显著缩短了实验时间。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显微成像系统的操作方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易用性。您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操作更少的步骤,并且可以更直观地浏览样品,分析更多类型的样品。
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可以识别样品载体,自动检测并寻找样品区域。这加快了样品定位的过程,特别是半透明或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样品。将样品放在装载位置上后,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会将其移动到物镜上进行后续成像步骤,再无需手动操作显微镜。即使是非常低对比度的样品,也能自动聚焦,在几秒钟内拍摄到高对比度的概览图像,实现快速便捷的自动检测并寻找样品区域。各种类型的样品都能被智能可靠地识别。而且通过其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甚至可以检测到一些独特的感兴趣区域。
新闻联络人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一个好的概览图像是进行进一步详细分析的基础,以确保所有区域可以直接定位和显微成像。人工智能样品识别系统省去了耗时费力的手动操作步骤,将显微成像时间从几分钟缩短到几秒钟。由于对样品进行区域扫描和识别时,特殊设计的阵列式探照器只需短暂的照明样品,这降低了样品的光毒性。在实验过程中,整个系统还可以进行远程控制,灵活性很高。
全新结构照明光切成像组件Apotome 3
在对较大样本进行荧光成像时,非焦平面的杂散光往往会使图像模糊,从而降低对比度和分辨率。使用全新蔡司Apotome 3,让消除非焦平面杂散光变得简单而高效。蔡司Apotome 3 可以自动识别物镜放大倍数,将与之匹配的栅格移动到光路中,利用结构照明,将栅格结构投影到样品的焦平面上,消除样本非焦平面的杂散光,再通过蔡司特有的算法生成更清晰锐利的光学切片图像,无需任何手动操作步骤。与传统荧光宽场显微镜相比,蔡司Apotome 3显著提高了轴向分辨率,并为宽场显微镜增加了光切成像功能,即使是较厚的标本也能进行3D渲染。除了支持已有的反卷积算法外,Apotome 3还支持直接处理软件模块,用户可以在数据采集后直接看到最终图像处理结果。